公关策划公司:均为4.45%;城商行次之
“净值化”转型的两大掣肘
5、外币理财发行量增幅7%,发行封闭式外币理财产品1737款,开放式净值型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仅有2款。收益率上,美元和澳元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分别为1.93%和2.02%。
2017年上半年监管政策频出,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下半年以来,随着公司内部业务调整,加之市场环境逐渐趋于相对稳定,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业务也逐步平稳。
结构化产品的一大特点是,主要面向机构发行,个人和同业类型占比很小。
截至2017年12月,全部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封闭式占比为39.8%,开放式占比为60.2%;从年化收益率看,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年化平均收益为4.94%;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年化平均收益为3.83%,二者间的流动性溢价为111BP。
从资产端看,稳定净值波动的关键在于加强投研与风控能力建设,无论是配置型还是交易型投资策略,都意味着银行投资部门需要与其它资管机构在同一战场上进行竞争。
银行理财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而预期收益型产品形态无法有效揭示风险状况,也不能有效落实风险承担主体。为此监管层希望能逐渐打破“刚性兑付”机制,实行“卖者有责,买者自负”,进而实现风险与收益向投资者的充分传递。
截至2017年12月,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27%;公募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为6.46%;券商资管型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12%。
银行理财,这个占据中国资管市场头把交椅的庞然大物,日前,(文章由善达新产品发布会整理编辑),递交了其2017年年终总结。这一年,它做出了哪些贡献?又有何不足?2018年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据记者了解,总部坐落于北京的某股份行早早展开了破刚兑转型,在其去年的理财产品中,95%是非保本产品,在同业中比例最高。该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表示,“我们超过60%的资产投在债券市场,这些债券包括我的利率债,包括我们的信用债,中票,短融,PPN等等;大概12%投在非标,权益类不到5%。”
某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高级经理对记者表示,“对于未来净值化转型,任务很艰巨,目前已经储备了一些项目。但要根据监管要求、同业推进速度和研发速度,来决定产品设计时间。目前,还在等待监管进一步指引,现在估值方法还没定,投资者宣传工作也未到位。从我们现有的净值化产品来看,配置上更偏好信用债,未来会重点发展权益类产品,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
深受银行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多年熏陶,普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思维定势是“保本保收益”,因而推广“买者自负”类基金的净值型产品显然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