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划公司: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初
开抢了!双11创业者优选服务!
诚然,单一的产品线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受众的“窄化”,偏偏又是在产品线布局上特立独行的OPPO屡屡在中高端市场制造爆款和销量神话,原因何在?
结果印证了OPPO爆款策略的行之有效。搭配闪充的OPPO R7 在2015年上市后单月销量超过100万台,成为当时2500元价位段的明星产品;OPPO R9的累计销售量近1700万台,以国内4%的市场份额成为2016年度中国市场最畅销机型;在今年6月份上市的OPPO R11系列开售仅30天即成为线下市场2500-3000元价位段第一……
当然,那时候的OPPO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在2014年全面转型4G之后,OPPO在同时段里推出了多款产品,研发精力被严重分散,而推广资源又不够,导致线下销售人员都不知道要卖哪一款。再加上小米等性价比品牌的冲击,在定位上没那么精准的OPPO Find系列和N系列并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
“2015年我们决定精简产品线,走爆款思路,这是血和泪的教训换来的”。应该说在2015年之前,彼时的互联网思维仍大行其道,线下渠道不被看好,偏居一偶的OPPO远没有今天的炙手可热。
事实上,这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也反证了OPPO的爆款之谜。因为销量上的突出表现,OPPO已然成为友商和第三方机构研究的对象,不过大多数人得出的结论在于渠道和营销,产品本身恰恰成了被忽略的一环。
另一方面则是在细节上的极致表现,针对全面屏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优化,甚至为了小拇指接触手机的舒适性,在上下两端做了月牙湾设计,在保证手机握持感的同时,还提升了整体的设计美感。
从OPPO R7开始,就在有选择性的进行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当手机的电池容量面临短时间难以突破的天花板时,OPPO选择了从充电的角度去解决这个痛点,提高手机的充电速度进而弥补电池容量的不足;当用户选择将手机作为主要拍照工具,甚至重要程度超过通讯本身的时候,OPPO的策略不是一味地提高摄像头像素来忽悠用户,而是在对焦速度、成像质量、防抖等底层技术上进行创新。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OPPO
应该说, R系列的意外成功推动了OPPO对产品的调整,最终选择聚焦在精品和爆款策略,不只是集中了研发、生产、库存、运营、推广等资源,还包括品牌的重新定位。而所谓的爆款策略大抵可以理解为资源更加集中高效,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用吴强的话来说就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小心地看护它”。
当然,OPPO爆款策略的持续性成功与市场需求的转变不无关系。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初,用户的需求较为分散,也为手机厂商提供了差异化的方向,或是拍照、或是性能、或是大屏、或是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