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划公司:长江新城概念规划编制确定5家入围机构
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汪洋)武汉长江新城管委会今日(11月7日)宣布,经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评选,5家机构入围长江新城概念规划编制单位,将平行开展概念规划,预计12月底完成编制,再从中选出1家机构综合完成总体规划。
入围机构分别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SBAGmbH(德国SBA公司)联合体、东南大学规划院、美国HellerManusInc公司。
令人关注的是,5家机构中,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规划院同时也是雄安新区概念规划编制单位。业内人士称,这有利于长江新城对标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
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战略决策,今年1月开始选址论证,7月公布选址:近期起步区位于武汉东北方向、跨三环线的谌家矶——武湖地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向北拓展到318国道,向东拓展到倒水河,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左右。
选址范围确定后,长江新城管委会和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从两个层面构建长江新城的规划体系:50平方公里起步区,构建由1个总体城市设计、5个专项规划(产业发展、城市双修、交通市政、地下空间及四水共治)和若干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组成的“1+5+S”实施规划体系;远期控制区500平方公里范围,构建由1个总体规划、6个重点专题研究(未来城市发展、新城功能定位、人文城市、生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景观风貌体系)和N个部门专项规划组成的“1+6+N”的规划体系。
9月28日,长江新城概念规划正式发布国际征集公告,共有78家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机构,形成63家个体或联合体报名,提交30份国际咨询建议方案。10月20日,邀请17名国内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对已提交的国际咨询建议书进行评选,确认10个方案入围。10月21日举办长江新城总体规划前期研讨会,邀请多名院士、专家出谋划策。
武汉市国土规划局称,这是截至目前,武汉市参与面最广、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国际范最足的一次规划征集评选。
长江新城总体如何规划建设?
入围机构规划思路亮点梳理
1、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强调走科学发展道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魅力为重点,把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智慧发展、长效治水、开放街区、循环低碳和高效交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从区域层面、武汉城市层面、长江新城层面三个层次入手,深入分析新城建设的目标、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魅力为重点,把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道路。在规划中突出“智慧发展、长效治水、开放街区、循环低碳、高效交通”五大理念。
在规划方案上,用情景分析的手段替代传统仅仅基于空间维度的静态方案选择方式,突破规模控制的传统思维,通过情景的系统分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守生态底线,以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空间高效为目标导向,以经济成本、行政成本、机会成本为情景方案可实施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两个情景方案。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强调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关注品质、实施保障等基本思路,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重点研究动力、韧性、结构、特色四大方向,探寻长江新城发展动力与产业发展格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从武汉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到长江中游城市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武汉的发展阶段,特征,路径及作用,对标国内新区建设提出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关注品质、实施保障等基本思路。在工作模式上,强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自上而下”重点考虑基于动力、韧性和结构的空间构想,以战略思维统筹考虑长江新城的发展动力、格局和愿景;“自下而上”重点思考如何吸引人、留住人和培育人的策略组合,以人性化设计思维去触碰新时期城市发展需要的软实力追求。
在研究方向上,重点研究动力、韧性、结构、特色四大方向,紧扣“城的愿景和人的需求”,谋求属于长江新城的本土化解决方案。强调从全球趋势、国家战略、区域格局中寻求武汉与长江新城的责任与义务,细化长江新城的功能定位,探寻长江新城发展动力与产业发展格局。
3、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SBAGmbH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