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公司:因为啥事儿? 中央和两个省给这个市补偿30亿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无论是安徽黄山人,还是浙江杭州人,都对新安江怀有特殊的情感。
新安江安徽段年平均出境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60%以上,千岛湖的水质,很大程度上被上游的“邻居”所决定。
2012年,财政部和环保部牵头,皖浙两省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首轮试点为期3年。2014年10月,财政部、环保部下发《关于明确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试点接续支持政策并下达2015年试点补助资金的通知》,第二轮试点工作续期。
时近2017年底,第二轮试点接近尾声,成效如何,来日何去何从,不妨跟着记者去看看。
以水质“约法”用智慧反哺母亲河
生态补偿怎么补?
皖浙两省环保监测人员每月都会到新安江安徽、浙江交界的街口断面,共同提取水样,再分别带回进行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4个水体指标的检测,这个结果,就是直接关系亿元资金走向的关键因素了。
首轮试点3年,每年5亿元补偿资金额,中央财政出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各出1亿元,标准非常简单,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P≤1),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水质达不到考核标准(P>1),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不论上述何种情况,中央财政3亿元全部拨付给安徽。
自2012年试点开始以来,新安江流域每年的总体水质都为优,跨省界街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连年达到补偿条件。如此,第一轮试点期,安徽顺利拿到了15亿元补偿款。第二轮试点三年补偿资金提高到21亿元,中央资金三年仍为9亿元,按4亿、3亿、2亿退坡的方式补助,两省每年各增至2亿元;2015年和2016年,皖浙两省断面水质检测全面合格,安徽省再次顺利拿到补偿金。五年来,黄山市从试点工作中共拿到补偿资金30.2亿元。
生态补偿换回山水画廊
若不是为保一江新安清水拆了网箱,安徽歙县街口村的村民汪文金每年靠承包的1万多平方米的水产养殖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为了新安江,汪文金现在却只能屈身到上游的深渡镇给旅游公司开起了游船,每月到手工资1600元,情况若好些还能有两三百元的提成,可知他曾是歙县第一水产养殖大户。
同村村民姚少明运气好些,在两省交界处开起了农家乐,能吃能住,名为“怡鲜居”。每年旺季,农家乐一屋难求,吃饭都得排队。
杭州淳安县大墅镇地处千岛湖畔,150公里的环湖绿道穿境而过,千亩白茶林、竹海林绿浪翻滚,蔚为壮观。这里依山傍水,处处可见山间清澈的小溪水“哗哗”流过。留恋这一湖清水不愿归去的人,会就地在湖边择一户农家乐住下。每逢周末,浙苏沪皖打头的车总是将这些农家乐的院子停满。绿水绕青山,好生态正为江畔百姓带来金山银山。
以前的新安江,雨季水一涨,上游来的垃圾怎么也捞不完;水一退,蔚为壮观的“万国旗”景观赫然眼前,树枝树杈挂满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食品外包装。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聂伟平对这些景象印象深刻;拆掉了网箱,新安江面清风徐徐、碧波荡漾,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一度绝迹的野生石斑鱼也能在新安江及其支流中觅见踪影。
美景背后是满满的决心
青山绿水人家,小桥翠竹鱼虾,新安江畔重现的美景和漂亮的水质数据背后,有皖浙两省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黄山市,为一条江,专设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各区县配套设立新保局或新保办,全国鲜有;6379只网箱被拆除,37.2万平方米养殖面积、近4000万元产值退养;17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淘汰,90多家工业企业整体搬入循环经济园;98个采砂场被取缔,新建生态公益林535万亩,退耕还林107.21万亩。
在杭州,为保新安江千岛湖水质,淳安县、建德市两地关闭库内区域所有的造纸、农药、化肥、印染、制革、医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2016年,淳安县域内88条河长制河道,53条达到河流Ⅰ类,其余35条达到河流Ⅱ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