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策划公司:魏雪:公益慈善靠热情没法坚持
魏雪的外祖父白瑞启是“白敬宇药行”的第15代传人,就是电视剧《大宅门》中的原型。除了祖辈们在商业经营上获得的成功,他们长期所做的慈善义举更给她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往的贫困岁月,祖辈常年设立孤儿院收养孤儿,设粥厂施粥救济穷人。令她想不到的是,在解放前的旧社会,祖辈早早开始关注女性项目,为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进行职业培训,还设立了编席厂,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让不少贫困家庭生计得以维持。这是她脑海中“公益慈善”的雏形。
更直观的感受来自大学期间,魏雪远渡重洋,就读于一所教会学校,公益活动较一般学校多。一次和艾滋病患者的接触让她明白,对于弱势人群,像平常人一样尊重与对待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之后她还参与了一系列相关的公益活动。国外的公益和她在国内看到的不一样,在国外,大家都会积极参与,普及大众,做公益并不是富人的专属,每个人参与的过程也很自然。在日常的活动中,平等、博爱的理念深深扎在了魏雪心中。
魏雪主攻经济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过着经济系毕业生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毕业之前,魏雪心中已萌生了一个念头:等我有精力了,一定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工作几年后,机会来了。
在国外生活8年,1997年再次回国,魏雪受到文化的冲击。她发现各个阶层的中国女性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工作、婚姻、家庭都有,生存挑战很大。魏雪周围不少女性,为了金钱,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放纵自己的底线。她深感中国的男女平等是表象的,其实女性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平等,但中国女性对此并不敏感。当时维护女性权益的民间组织几乎没有,带着一腔热血,魏雪召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女性发展协会”。每年把学界和商界的朋友凑到一块,举办一次女性发展论坛,从各大领域讨论女性面临的挑战、女性所处的环境。
第一次论坛的主题是“干得好还是嫁得好”。《牵手》的编剧王海鸰让魏雪吃了一惊,这位有“中国第一婚姻写手”之称的女编剧坚持女性应该回归家庭,“嫁得好,挺好”,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与魏雪和在场北大学者的主论调背道而驰,也让她明白了当时中国女性的一种想法。直至今日,魏雪依旧觉得,作为一名女性,首先要干得好。“嫁得好谁都愿意,但是干得好能够让女性的选择更有自主的空间。”
烛光奖
和李东生结婚后,夫妇二人在公益上“术业有专攻”,李东生说服魏雪,集中精力做教育,这样才能授人以渔。魏雪认同了,“每一个基金,人力、财力都是有限的,社会上这么多需要帮扶的对象,没有办法面面俱到。”李东生的公益项目做得有些分散,希望小学、圆梦工程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没有办法监控项目执行的效果。他俩达成共识:成立一个家族基金,从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做起,亲自参与监督和管理。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两个群体上:贫困高中生和乡村教师。
没接触乡村教师之前,魏雪只有一个宏观的想法:他们生活很困难,需要帮助。接触之后,她发现乡村老师各有各的苦。一位老师因教学和妻子两地分居,妻子为了照顾他搬到学校来,学校人手不够,妻子开始给孩子做饭。学校、孩子,便是这对夫妇的全部生活。有的学校没有校舍,校长带着老师想办法借钱、拉赞助盖简陋的房子,为了省钱从很远的地方买材料,拉土拉泥弄沙子,没钱雇人就亲自上阵,只为了让孩子有个地方上学……
乡村教师需要的远远不止是物质。他们在职业发展上,受到客观条件的严重阻碍,坚持做事所得到的认同与支持也是有限的,至于荣誉感和成就感,更是稀缺的。魏雪见过不止一个老师被亲朋好友数落:你在干什么,你做的事怎么这么没有价值,你拖累了全家人。“乡村教师付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辛和努力,但完全得不到周围人给予的价值。”魏雪说。此外,在医疗方面,由于乡村学校大多是复式教育(把所有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进行教学),一个老师什么科目都教,什么年级都教,老师们没有时间,更没有经济能力去看病、体检。
针对实地调研中发现的几个问题,TCL公益基金于2013年举办了第一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奖励了300名乡村教师。魏雪希望通过这个奖项,让乡村教师获得社会的认同,建立职业自豪感。同时,获奖的教师有机会进行远程培训,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通过烛光奖的平台,其他组织也参与进来,给乡村教师带来其他项目的帮助,为他们做体检的项目也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