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活动策划:他会不断沟通、说服
而早在1999年, 参加北电全球分析师大会的时候,林建刚在酒会上跟人换名片见到博雅Burson Marsteller这个名字,人家给他介绍,他才知道公关这个行业, 并且了解到公关可以对企业的形象和业务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他在公关行业的成功,除了我们都说过的“勤奋、挑战自我、细节控、全球视野”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早年的市场分析师经历。
他也在考虑品牌和产品的关系。 “以前在甲骨文,纯粹的B2B,我们要做的是当客户主动搜索公司产品信息时,我们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为他提供正确的信息。”
林建刚和前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的合影
林建刚在微软主导的另外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项目是2009年与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合作,做Windows7的推广。
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林建刚要去电信科学研究院查数据,去图书馆看资料,不停地找人采访交流,交了第一批电信和IT界的朋友。这样的研究经历,看问题的深度,为他后来从事公关传播,把握时势大局,打下了基础。
这件事给林建刚,给微软以及整个商业和公关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林建刚说:“品牌传播到了一个转折点,我们需要有品牌维度,也需要产品和行业维度的大数据。所有营销战役都有实时监测,KOL评价、重要概念的出现频次、平台分布,品牌战略不仅基于业务战略,也来自数据分析。”
林建刚总是希望员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他的团队一个年轻人要离开,通过反复沟通,他发现这位员工对社交媒体和视频有兴趣和天赋,就给她在团队安排了新的工作,留住了这名员工。
可是市场没有按照微软设想的沟通节奏,公司给一个合作伙伴发的邮件,被贴在网络社区上,疯传“微软要给大家黑屏了”。
李莺燕说:“Jim特别让人尊重的一点,是他非常努力地为下属打开成长的空间。他在高层面前提升公关部的价值,员工在这个团队感到有奔头。”
第二,市场和舆论需要培育,这是公关和传播的规律,而舆论是随着商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进化的,传播要领先于时代,但不能过度超前。现在这么多中国人到电影院看电影,10年前也是不可想象的;当年也有很多人说淘宝的免费模式不可能成功。
让林建刚和团队在忙碌中感到欣慰的是,IBM一直是商业和营销的引领者,从电子商务,到智慧地球,到现在的认知商业,每一个重大的跨域,都有品牌和传播的贡献。
最近访问的公关大咖们,都是20年左右的从业经历,林建刚稍微偏左一点。从博雅公关、爱德曼、微软、甲骨文,到今天担任IBM大中华区品牌、传播及社会责任部总经理,林建刚一路见过的风景精彩纷呈。
林建刚在博雅服务的客户-当时负责阿尔卡特公关事务的陈然峰,2005年在微软向他发出了呼唤,那时的微软正如日中天。甲方的机会,好的品牌,熟悉的同事,林建刚很自然地加入了陈然峰领导的微软公关团队。
后来, 林建刚接到爱德曼公关的电话, 希望他能加入公司新成立的科技事业部,充实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在爱德曼工作了一年半,林建刚去美国参加优秀员工大会时,见到了公司著名的创始人丹尼尔·爱德曼。
为什么公关不能用娱乐呈现
市场分析师算是在记者和行业专家之间,迅速熟悉一个领域像记者,对行业的理解和深耕像专家。
“第一代分析师”到公关公司做分析师关系
2010年,林建刚离开微软加入甲骨文。前三年负责大中华区公关,后来主管亚太区。
我问林建刚到IBM以后的感觉,他说了一个字“忙”,不可想象的忙。
在公关部负责这个项目实施的林建刚说:“我们上了所有能上的电视节目,包括央视的焦点访谈、社会与法、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新浪、搜狐和各种网站的线上访谈。晚上还经常会接到一些广播电台的电话,包括大连人民广播电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等等,正在热议这一话题,请微软公司发言人参与直播讨论。”
林建刚在2016年中国传播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
亲历微软“黑屏事件”,站公关前线挡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