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设计:这种思维对广告营销界冲击很大

2018-05-24

  Coolio:我觉得未来的social是三件事:

  Coolio:一定会有的。AI、智能机器、大数据这些技术,会让把人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同样对行业里面的人来说,工作和能力的挑战会变很大。如果现在只能做执行的人,未来可能就面临更高的挑战。那你未来干嘛去呢?之前日本就用AI出了一本小说,完全没有人工参与和帮助,机器写出来的,这就是创意啊。如果说机器能够写出故事来,那还需要创意人干嘛呢?再假设如果连微信账号,未来都不需要人去运营,内容产出也不需要人,怎么办?因为机器算法永远是有逻辑的,创意那个时候就要跳脱出来,做不在常规AI逻辑内的创意。比如共享单车的运营可能是靠机器的,但是决定做这些事儿,是需要创意人去想的。未来没有技术支持和脑力背后的重复工作,一定会被取代。

  Coolio:我在国外念的marketing,后来选修的广告。毕业后一开始是在甲方做marketing,但是很不幸进入的是金融行业。金融广告在国外要求很严格,基本没什么发挥空间。做了两年我觉得太无聊,想要去到更大的市场,就跑回国。当时千橡互动(后来的人人网)的负责人叫我去面试,说我案子做的不错,招我进去做策划。那时SNS(社交网络服务)很流行,(文章由善达上海公关公司整理编辑),公司也在主攻校内转型人人。

  Coolio:应该是我的运气好吧。除了运气,还有一部分可能是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当时我还挺年轻,在国外就已经接触到social media,对它也感兴趣,所以回国后我就去做这块。直到我现在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那就是当下最流行的东西。如果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踩在了最流行的点上,那你做什么永远都是比别人要快的。如果我当时入行从最低层的AE开始做,可能经历和感受没有现在这么多。也许熬了十几年,都不太懂自己在做些什么。

  数英:在采访的最后,您作为一个资深的广告前辈,想对刚进入广告行业的新人说什么呢?

  为什么他会想去做一个风格迥异的公众号呢?广告人如何应对营销环境的变化?未来品牌的social营销趋势是怎样的?怀着这些疑惑,数英前往奥美上海采访了Coolio,带你深入了解这位多面的广告人。

  Coolio:我觉得不能把“创意热店”和4A对立起来,我们得个体的去看待这件事。比如说创意热店里有几家做的特别好,但也做得不好,甚至倒掉的也有。4A也是这样,有的4A表现很好,但有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至于说为什么那几家创意热店为什么成功?我观察到的规律是他们对广告和创意的热诚一直存在的。不管是拍video也好还是做H5,他们一直在追求做最好的广告,自己最相信的广告。

  数英:之前的两期举办后,您觉得台湾和大陆的营销环境有什么差异吗?

  Coolio:是一个邪教,哈哈。其实这是一个非盈利的聚会,把同行召集起来切磋一下。目前还是在摸索的过程中,所以报名“入会”有一些门槛。发起它是因为,我发现这个行业的信息看似在高速流动和逐渐透明,但其实壁垒还是很高。例如客户找不到好的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找不到好的拍片等等,这种现象非常明显。而且品牌每天都在做内容,这帮自媒体也是,做广告的人也是天天在做内容,其实是在三家竞争。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组织,能够把品牌方、广告公司、内容创作同行带到里面。抛开商业的竞争上,只看彼此的资源,有什么可互相帮助?讨论下大家能干什么吧。在线上会给他们介绍些有趣的人或公司。他不一定是top,但一定要是有趣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知识分享。线下会有类似沙龙的会议,在台北和广州都举办过。来的人有金曲奖的视频和舞美设计团队,也有网红和插画家,还有品牌方和代理商的人。现场大家觉得很有意思,会后还能促成一些合作。做完两场之后觉得我的个人收获,以及参加者的收获还是挺大的。

专访奥美上海副总裁杨超:广告人,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Coolio:这倒是不会,现在做自媒体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收到的简历很多都附上了他们的公众号,我会去看,但还是更注重他们的观察和学习提升如何?有的人做了好几年粉丝很多,可能还是没有从中得出什么正确的经验。奥美网红多我想是因为从大卫奥格威开始,就有表达自己的传统,比如出书、写公众号、画画。可能因为奥美的光环在那里,所以受到的关注比较多吧。

  Coolio:发现了吗?哈哈,说明我做的很成功,制造了一个假象。古里奥对我来说是一个品牌,不能等同于个人。他有自己的调性、形象,甚至有slogan。但我对它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并没有很高的预期,都是在一步步打磨和调整,比如“玩固的活着”这句slogan。就是后来才有的。因为我知道这个账号,不可能做的很大,毕竟我把它框在广告营销圈里了。中国营销圈也就30万人,这个垂直领域做的再好,粉丝上限也就是30万左右。我最期望得到的反馈,不是说粉丝阅读的数字增长,也不是为当网红接广告。而是别人会觉得这个观点有意思,挺勇敢或者挺值得揣摩的。我爱看他们给我留言,他们对我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或者顺着我的思路想的更多。我经常把他们挑出来给大家看,但一般不去回复。我不觉得只有我说的是对的,事情一定是很多观点和角度去看的。广告圈是很容易就麻木,甲方让你做什么就听什么,广告确认出街后就不管了。必须得让大家不停的在思考,有各自的想法。

  杨超Coolio Yang(后文称Coolio),是奥美上海副总裁兼社交团队负责人,曾带领团队创作小肥羊《寻味之旅》等口碑案例。在服务品牌的工作之外,他还是一位勤奋的自媒体人。许多人通过他的公众号“古里奥”,了解到很多营销圈的新观点与趋势,粉丝们也都戏称他为“老师”、“男神”。而与公众号的严谨风格不同,现实中的Coolio则十分风趣。

  数英:那您前段时间在公众号发起了一个“玩固闭门会”,这是一个什么组织呢?

  一、内容。这是大家一直在说的,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品牌永远要有好创意,要有好故事、好画面、好视频要去讲。感觉内容营销好像是一个新兴概念,其实广告行业第一天开始就是出产内容的,拍TVC、平面、文章都是产生内容。只不过以前每年只有一点儿,现在天天都要做,可能这是唯一的区别。

  Coolio:我想提醒他们多看点新闻、政治、财经,甚至各行各业的内容,这很有必要。现在90后或者更年轻的小朋友,都是跟着电脑、手机长大的一代。一般只看自己关注的东西,不管是视频还是文章,或者自己想到什么去搜。这样他们的知识面会受到格局和眼界的限制,只知道这么一点儿。而在我们以前的媒体时代,是被迫接受讯息的,他推什么我看什么。会有很多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考,这个我在工作中深有体会。不然就全都是游戏怎么玩,电视剧怎样。如果是真正想做广告的人,这对他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我跟我们team的小朋友,甚至下死命令必须看半个小时新闻联播。直播看不了看点播,半个小时不耽误你事儿。你只有看了,才知道整个市场包括中国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想提醒他们的,希望这篇文章那些小朋友会看,哈哈。

  数英:您之前的职业经历很有意思,甲方、Digital代理商、媒介公司都曾工作过,您能跟我们说说吗?

  数英:最近有些大家开始关注科技类的动态,比如淘宝造物节的无人咖啡店就引起了一番热议,有观点认为AI的发展会到导致很多人失业?

  做了一段时间后,我的老板创业开了家广告公司,也就是IM 2.0,我就跟着一起去了。它是一个初创的digital 全案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什么都做。虽然我的职位是account,但其实设计、媒介、策划,创意等等全是我一个人。几乎完全不休息,没日没夜的做,这样摔打几年,IM 2.0有一定规模后被VML收购。但我实在是撑不住,想着去4A可能会轻松点,就进了媒介公司负责一个digital 部门,做social这块业务。正好奥美说想要一个social方面的负责人,就招我进了奥美。一待就是3年多,有点像之前在IM 2.0一样,一点一点地把团队做起来。

TAG:杨超 广告人 奥美上海

  当然account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太多的时间花在和人打交道,他对于创意、营销、市场等的研究和洞察是不够的。没时间吸收和充电,那么他跟客户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聊,完全没有话语权只能瞎掰,这挺遗憾的。我在team里推行一件事,就是“一专多能”。不能因为你的职位标签,决定你只做什么。我逼account在写文案,逼他们做图,他们都快疯了。但其实这会让你个人增值和提升,比如客户提出需求的时候,account可以直接出一些想法,甚至我刚来奥美的时候,别人会以为我是CD。我觉得一专多能,一定是未来account甚至广告人的方向。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