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活动策划:并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公关教育

2018-05-23

  受格鲁尼格启发,廖为建提出了在中国情境下卓越公关的15项标准:组织领导人高度重视公关,公关在组织中的职能明确,公关有资源的保障,组织具备良好的全员公关意识,公关的职能完整、全面,公关工作贯穿于全过程,高质量的公关运作,规范化的公关管理,积极主动,配合默契,低投入、高产出,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兼容和创新。后来,经郭惠民修改和翻译,《中国卓越公共关系十五标准》发表在美国“PRNEWS”杂志上。

  廖为建自述,“人生道路有很多路口,从每一个路口进去都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我就进了与公共关系相伴的那个路口。”1985年下半年,深圳大学成立了大众传播系,在系主任钟文的主持下,该系设置了国内第一家大专层次的公关专业。当年7月,廖为建就在广州组织了一个跨学科的“中山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会”。研究会在校内开展公关学术交流,在校外则依托广州青年经济研究协会等平台举办公关培训班。1986年1月,中大公共关系研究会、广州青年经济研究协会、广州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最早一家公关俱乐部。同年,中大正式开设公关课程,并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公关教育。


  1986年初,廖为建、李江涛在《广州研究》杂志发表了《企业公共关系的现状和展望》一文,提出“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顺应了现代经济社会民主化、都市化、信息化的趋势,是社会管理、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中一项专门的职业和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这篇文章响应了当时的经济改革大势——计划体制初步“解冻”,商品经济得到承认,企业获得了法人地位和一定的自主权。这就为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1986年12月,王乐夫、廖为建、郭巍青、刘悦伦和李江涛合著的《公共关系学》出版,可谓顺应了当时“全民公关”的热潮。这本书后来获得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全国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自8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学》(后改编为《公共关系简明教程》)数次重印或再版,发行量达到数十万册,影响延续至今。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