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策划苦辣酸甜策划路

2013-01-12
策划,活动策划,节庆策划,活动策划

  每个策划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标新立异“点石成金”,都把追求“新、奇、特”作为自己的策划彼岸,我也是。每个策划人都知道: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朵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朵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朵的是蠢才。

  因而,一个值得称道的策划人绝不循别人的老路。我一直以为活动策划人就如同做衣的裁缝,身边的资源就如同一匹锦缎,相同的锦缎在不同的裁缝手里会做出效果不同的衣装。我是幸运的,决策者多次把“剪刀”放在我的手中,使我的思想有了在“锦缎”上飞扬的机会,尽管有时做出的“衣装”并不“合体”,但我收获的是大幕落下后的愉悦,并不在意是否有鲜花和掌声。因为我知道,如果别人得到那把“剪刀”肯定比我做得更好。一个好的节庆策划人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个“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风土人情”的“杂家”,哪怕是个“半瓶醋”的“杂家”,我更近乎于后一种。

  在前郭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历史的历届旅游或是能对和我一样承担或爱好节庆策划的人提供一点有参考价值的启示想必也是有益的,起码可以少走或不走我已经走过的弯路。

  策划感言 2002年3月8日,我被组织上调入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旅游,既多次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多次品味到了一个节庆活动策划者的苦辣酸甜。

  或许是苍天弄人,或许是“拿鸭子上架”,或许是逼上梁山,总之,不管怎么说,只有高中文化通过自学考试才“混”个大专文凭的我都不具备搞策划的先天条件,充其量也就是凭着一点爱好,靠着一点积累,占着一点好运,耍一点“小聪明”,更多的是借着决策者的信任,被众人抬着、捧着搞成了几次别人说“圆满成功”自我感觉毛病不少的节庆活动的“半路出家”的策划人。正因为是不具备搞策划的先天条件而且是“半路出家”的策划人,所以,在几年来的策划路上着实没少挨累受挫,可谓是尝遍了苦辣酸甜诸多滋味。

  第一次撞进策划之门应该是在1986年。当时我在县土产公司做工会干事,公司领导让我们工会经常组织职工搞点活动,于是我就结合正在全国开展的职工读书活动策划和组织了一场当时我们这些“小地方”还从没搞过的“读书知识竞赛”,又利用做电影放映员时积累的那点知识自己设计、制做了一台也是全县首台电子抢答器,由于是全县初次搞这种类型的活动,县总工会组织了几十家基层工会去观摩,不但使这种形式新颖的活动很快在全县开花,也使我制做的那台当时很“尖端”现在特简陋的抢答器成了“宝贝疙瘩”,更使我那时憋了好几天整出来的竞赛规则在前郭乃至松原一直沿用至今。也许是那次在前郭还“前无古人”的活动给县总工会的领导留下了好印象,或许是县总工会领导看我“张罗”点活动还挺像那么回事,1989年把我从最基层调入县总工会任宣教部长直到2002年调入县旅游局。对我走上策划之路提供锻炼舞台最多的是在县总工会工作的十几年。那段时间,从县到市我每年都要亲自或参与策划、组织几次诸如演讲会、知识竞赛、联欢会、演唱会等活动,每每都收获不浅。

  2001年,当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呼和少布县长到县总工会调研时向我们讲述了他从一个温州市来前郭的打工仔向他深情推介自己家乡得到的感受,我从呼和少布县长要求我们要在职工中开展“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宣传家乡”孤陋寡闻的我在没前人捷径可走,无“它山之石”可借,更无“高人”指点的情况下边“充电”边策划,向决策者提交了一套包括主体活动、系列活动、场地设计等内容的“2002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策划案。经过多次协调会的补充完善,策划案终于得以通过而进入实施阶段。为了办好前郭县首届“旅游节”,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文体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我的同事们都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当时的查干淖尔文化广场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湖畔坡地,县建设局按照我提供的一份场地与舞台设计草图设计并建造出了如今的查干淖尔文化广场。因为缺少经验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在舞台背景幕的设计与安装上我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于只重视效果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刚刚树立起来的背景幕不堪“湖风”的吹拂而趴倒在舞台上。而正因为这次“惩罚”才有了后来历届“旅游节”的透视舞台背景幕;同样是因为缺少经验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旅游节”开幕的头一天晚上,恩和副县长领着我们在凹凸不平的场地摆放桌椅,和我们一起搬砖头捡泥块垫桌腿,和我们一起把斯日古楞秘书长紧急调运来的餐桌布铺在“实在看不下眼”的会议桌上直到天黑看不见路;同样是因为缺少经验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开幕式前,一套好端端的音响设备无人会用,急的许多人“说咸道淡”,只好历届节庆活动都借音响师“救驾”;同样是因为缺少经验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提前进住现场的我和同事们风餐露宿、废寝忘食,没有一张床铺可供安寝,夜晚只能在宾馆大厅的沙发上打个盹,以至妙因寺开光大典刚结束,身心俱疲的我就晕倒在“佛门圣地”,有了第一次”被马克斯召见”20多分钟的经历,把又急又吓的刘敏华局长哭成个泪人,为后来留下了“医生的五瓶急救针不如女局长一滴泪”的笑料。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ABOUT